天气渐冷+大白腿

最近穿了光腿神器,
大家看到我都要问句:你不冷啊。

就不冷。欧耶。

22日小姨小姨夫到了老太太家里。
老头和老太太却双双感冒了。
多少有些乐极生悲的意味,
不过也好,最近太兴头了,
有点小病,给他们平衡一下运势。

昨天吃了自己去吃了农小锅。
很开心,最近忙得飞起。

你好,我惦念

明天是中秋节。
结束了8天的返乡小旅程,回到小扇子修整,非常舒适。

今年的十一返乡非常顺利。
26日高铁,3号飞机返回。

4号去几接了大橘,和小花黑皮不再兼容。
只好带来小扇子,好在这个孩子非常乖。
不吵不闹,就在家里跑酷。

4号开车回家,全程几乎不用自己动手。
胖胖讲了一个关于魔王、勇者、意义的追寻的故事,简单而动人。
因为他给我讲述这个过程,本身就是意义,是务必强大的自洽逻辑。

高铁上全程加班,回家也是等于上了三天班。
但是也同样是意义。

3号拉痢疾,整晚都无法入睡。
4号吃了药,已经完全好了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然后8号回魔都,把巨橘送回家,装上监控。
9号晚上去铲屎添食添水。
9号超忙,10号超忙。
但是基本也都忙过去了,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一些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们经常听人讲“通天”,
我以为,所谓的“天”,指的是我们认知以里常识以外的某种更为弘大叙事结构

故乡的父母,很平静很努力地活着。
看到子女,他们当然很高兴,
但是,高兴不能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质量。

子女可以把饭端到他面前,
但是也要看着他很努力地,
一口一口,慢慢地,吃饭。
他全部的精力和努力就是做到让自己好好吃完这顿饭。
然后他回房间,看电视,打盹,睡觉。

十一期间的每一顿家族聚餐,似乎就要耗费掉他一天的全部精力。
每天的早餐和晚餐就是他最重要的事情。
到厨房倒水泡茶就是强度最高的运动。

也许有人会质疑,为什么没有孝子贤孙把他需要的一切都递到他手上,送进他嘴里?

也许,会有那么一天,
但是那时,他的时间和乐趣,也许也都近乎于无了。

带老人之所以让人觉得陷入了黑暗绝望,其原因之一就是:
有时你只能看着,但不能代替他,
无法解除他的病痛、也无法替代他活着。
而且你会清楚地知道,现在可能是他最好的时间,以后,会更糟。

这次婆婆的计划似乎让他儿子也松了一口气,
她不再试探我的想法,不再征询儿子的意见,不再执意要求儿子表态,
她似乎也意识到了,她的儿子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工作,不会卖掉上海房子回乡全职照料老爹。

至少,十年之内不会。
也可能永远不会。

她向我们讲述有多少老同事老邻居住进了旁边老年公寓,
这家公寓的规模如何大,服务和伙食如何好,住在里面的老伙计如何盛赞。
等老头失能,或者她不理照料,就跟老头一起住进去。

事实就是,这确实是一个能让他们都好好地,活着的,最佳方案。

大概,这就是自古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的由来吧。

他们的生活还在20、30年前的世界里,
不该问为什么不带他们来到现在的时代,
而是该问为何要扯着他们过来?
他们在上海绝不会过得更好,
上海的气候、物价、日常购物、就医、出行……对现在的他们来说,都是不可逾越的壁垒。

老头老太的退休工资并不低,事业单位,高位退休。
甚至可以说,可能比我们将来的退休金还要高。

但是,钱无法给他们更好的生活。
雇人照顾?
如果达不到豪门管家佣人的程度,
所有的廉价保姆,都只是无穷无尽的精力消耗,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生命危险,
他们自己无法承担。

老去,是一个人渐渐被剥离一切为人的乐趣的过程。
有人早点,有人晚点,有慢点,有人——嗖嗖嗖,就被剥夺得只剩吃饭睡觉,只剩活着。

其实公公今年的身体比去年还好一些,
甚至有时能去棋牌室打几把小麻将。

他应对日常生活的艰难感,同时也给我一种生命何等顽强的印象。
我一直在想,他如果不是被这个病痛折磨,
该是一个多么健康快乐、精力旺盛的老头。

先维持现状吧,就这样维持着,
也许,随着医疗科技发展更加昌明,
他等到被治愈的那一天,变成健康老人,再真正地,好好地生活一段时间。
很有可能的,只要好好地维持,就有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