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吃大餐·羊了个羊

最近猴猴玩的不亦乐乎。
上周四公司组织看红色电影,解密,开始感觉还可以,后来越看越像缝合怪。
看了一个小时就跑路了,本想去找胖胖,结果胖胖当场就翘班跑出来玩耍。
早知道就不来了,为了蹭车,还费了2杯星霸霸,最重要是,一向不喝咖啡的我还喝了一杯。
真是好吐艳啊。看电影还送可乐苞谷,
可乐喝了,苞谷送人,结果发现被对方扔在放映厅门口的垃圾桶,那谁也算是个好孩子,准备跑路的时候才扔掉,也没想到我跟在后面也跑路,好吧是我失礼了……
所以呦,还真别觉得你不要的东西别人会稀罕。
哦吼……

晚上跟胖胖吃了个小东盛。
说来现在我们吃东盛的乐趣,就在于看看琳琅满目的美食而已。
自己实际也不怎吃了,所以算买的是看票。

东盛小烧烤。

吃完东盛回来就加了个大班,凌晨加到1点。
但是不可能就这么洗洗睡了,因为被调动起来的已经活跃了的脑细胞没这么容易压下去。
刷手机到3点半,终于抓住一点困意睡着了。
然后第二天中午,补了个很好的午觉,OK。

然后的这个周末,就羊了。
也不知道是因为加班、还是看电影、还是吃小搔烤……

然后是周日丰盛的小早午餐,胖胖说,嗯,病号饭要丰盛一点。

周六睡了一天,周日看了云边。
云边拍得还可以,看得我想去象山旅游,但是并不治愈,当然也不致郁。
只是滤镜加的太多,情节既不深刻也不现实,
更像一部杂拼的网络短剧,滤镜下小清新的伤感和做梦般的爱情。
我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找伴侣最好找那种有钱有闲的,哪怕有点那个大病也有很大概率可以有幸福的人生……
好吧我有点刻薄了,感觉这片子看完,确实不太走心也不太高兴。
说起来,胖胖是标准的小镇做题家且家境不错,那些年,是响当当的小区南波万,市里都有名号,当年我也是听着他的传说念完高中的。
而我是个学习普通家境一般日常超级玻璃心的小仙女,
我们的985名校本科和211二本哪怕我是个种菜的,
在我们21世纪初那个学历没贬值且不挑专业的年代里,也算够用了。
自从我们去了山——准确地说是平原这边的海,
我们几乎就已经无法从“故乡”得到任何有效的情绪价值了,
不被“故乡”时不时怼几下,我们已经烧高香了。
除了以前倾听来自“故乡的声音”,后来偿还欠“故乡的钱”,到现在满足形形色色的“故乡需求”,
我们已经无法从“故乡”汲取任何慰藉心灵的事物。
当然,我们也从没有试图回到“故乡”,
我们心中根本没有这样的心愿,也几乎没有这个现实的选项。
相反的,“故乡”对我们唯一的正面激励,仅限于——
——再不努力,难道是要回老家么?

早几年胖胖的父母还会提起,“为何不卖了魔都的房子拿着几百万回老家买保险?一样挣得很多小日子过的很好……”现在倒是不怎么提了,因为我们甚至都不再解释“为什么”了。

回顾离开了故乡的二十年,多多少少有点庆幸自己离家如此的远。
能活在一个被距离自动剥离亲缘的世界,其实挺好的。
人本来就应当各自活各自的,没必要一直夹杂在一起。
我们父辈的传统观念里,亲友团是可以、有权、有责任、有义务——改变、指导、规划你的人生的。
他们每天都活在检视亲戚们的生活,和被亲戚们检阅之中。
乐此不疲地传播他们所知道的所有亲友的生活细节。

在我看来,毫无意义。

所以我和胖胖现在的生活以及我们的晚年,也绝不可能是回到“故乡”的。
和故乡渐行渐远,已经是一种不可能逆转的趋势,
是的,而且已经到了无论生死的地步。

也许有人会说,过得好的话不会在意,也会愿意和亲友来往,
过得不好自然不愿意在亲友面前露出寒酸窘迫。
但是我看这世界,新的世界,无论个人发展如何,大抵都是躲着亲友的。
衣锦还乡,只是老一辈人才在意的人生高光华彩。
当代的青年、中年,无论境遇好坏,都是基本或者完全不在意的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上周五看到小妞举个EGG BOMB发的朋友圈,九成九去棒子楼作妖了。
估计近来也是累得不行。
实在扛不住玩耍去了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听说老太太家那边又有cousin升了副局长,老太太跟着嗨了几天。
乙醇的一大家子都在反复热烈庆祝。
老太太估计很遗憾自己不在场。
我则是很庆幸自己不在场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周一开车回来,困倦到不行。
喝了点开水去车上睡了一个小时,
幸好来得早,再上楼也9点多而已,
其他吗喽也刚刚进来。
才有了一点精神工作,还算顺利。

周一晚上玩猴猴,开着放音乐专辑玩手机。

某胖:哦吼,小猴纸,原来你是买了张CD啊?
某:哥哥汪,打不过辣个大头……

然后——
然后哥哥也打不过辣个大头。
好吧,
我买的就是一张CD。

黑神话·猴猴

就像是一些能够找到解决方案的困难。
这是上周编辑到一半的日志,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。
记住的只言片语,由它去。

然后是今天,
我喜欢猴猴,然后就没忍住。

这周没什么新鲜事儿,
除了猴猴。

繁花

上周五进了趟城里,开会,完事儿叫胖胖来,在城里斡面杖底下吃了顿韩式街边摊。

我这一生,算是被繁华所累,也被繁华成全。

话说当初,年少轻狂,被魔都的繁华蛊惑,一心一意要留在魔都。
“我就是要饭,也要在魔都要!”
“我绝不回去,要我回去只能把我抬回去!”

现在想想,少年时节的我倒是比现在的我,多了几分凄厉决绝,
那小小个人儿,可能脑仁儿都还没长齐,怎么就有了那么深刻的,赌上自己生死的觉悟。

那是20年前的事,现在看看,感慨万千。

那时的我站在陆家嘴,看着大球子,金茂,那时瓶起子才开始装玻璃,擀面杖还没影儿呢,我心里想着,总有一天,我一定要到那些高处去,站在高处看看下面的景色,看看这座繁华的城市的全貌。

十五年以后,这个理想实现了,上去住了,看着窗外的景色。
蛮开心蛮激动的,不全是实现了少年的梦想,也为自己旁边站着一只胖胖而庆幸不已。

最近四年,闲钱都填嘴里了,原来计划的每年一次的棒子楼观光也换成了假牙,加上这2年经济下行明显,老太太也开始四处溜达,酒店的预算每年都是活不过半年就没了。
现在已经有2年,没有再去住过棒子楼了,有点小小的遗憾。

现在再上棒子楼,不像开始那样兴奋得意,现在站在棒子楼上,自己只是想静静地歇一歇,看看下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,看看地上车水马龙的一城灯火。
我只想跟自己还有胖胖独处一下,纪念一下我眼中和记忆里的繁华。

人么,总师向往高处的,我终究,也不能免俗。

立秋

上周末也回了小扇子,十分开心。
入手2只展示盒,刚好把散装小件儿摆摆好,挺不错。
顺便修好了登机箱的jiojio,我可真是个小天才。
我咋这么能呢,还这么好看……(手动滑稽)

只要我偶尔血脉觉醒一下,就能干成很多手工活儿,
真不错,看来祖上是木匠的血脉压制还是有效的。

今日立秋,吃点大瓜和素材。
最近体重控制的还可以,差强人意的同时还算稳中微降。

这几天忙到飞起。
天气也酷热,
手上的汗癣犯了都没空搭理,结果它自己退退退了——
嗯嗯,真是一夏懂事儿的汗癣。

上周因为剧荒,开始看综艺,就是之前很迷后来果断弃了的蜜桃。
因为彭彭我又去看了,
虽然还是屌气过重,不过看他满地乱滚也很有趣了。
感觉比那些装偶像的真诚一些。

大米越来越老,颜值垮了,当然老也就算了,还颐指气使的越来越不讨人喜欢了。
第六季不出现真是太好了。

这么想想大侦探似乎也可以再看看。
但是想到我膈应的那俩还是得做做心理建设再去补习吧。

喜人是垮到死了。
演员有几个很不错的。
但是很可惜,节目垮了。
以前看他们说熬夜创排还觉得很可敬,
现在他们节目里说熬夜创排我就在想:你夜白熬了,一点也不好笑。
何况老是试图要表达点什么,要输出,
我现在一看到这种意图,仅仅只是看到创作者有这种意图我就烦。
只想换台。

大概是小视频的盛行刷新了人们笑的结构。
慢慢地人们开始了“不笑逻辑笑疯癫”的习性。
如果我看了2秒,画面都还没让我笑出来,退退退你可以滚粗了……

也许全民要回到卓别林的幽默黑白默剧时代了。
其实,也不是不行。
少有的,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事物也好。
哈哈大笑的无脑发癫也不错,
只要能让人消除压力就好,
不要试图讲给我什么道理,
不要试图表达你怎么想的——
大爷我是来玩的,让大爷乐就好,别的我不在乎,别烦我别惹我别跟我逼逼,不然大爷不给钱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喜欢这个AI横行的时代。
恩恩,这个论题感觉很不错,回头弄一片公众号文章发发。